海洋中的塑料微粒污染物有多达35%来自服装中的合成纤维,而且还在不断增加。相比之下,羊毛等天然纤维容易进行生物降解,对环境的影响较小。
在北太平洋加州海岸附近的深蓝水域,有一个大约7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垃圾颗粒环流区域。数十年来,太平洋上漂浮的碎片垃圾在洋流的带动下不断在此积聚,形成了“太平洋垃圾带”。这对海洋生物的生存构成了巨大威胁,曾导致一群穿越该区域的海鸟摄入数百个塑料碎片。这些人造纤维不能像有机碎片那样发生生物降解,但会在光照下碎裂,并进一步分裂成越来越小直到分子水平的颗粒,然后进入食物链。
塑料微粒,包括来自合成服装和纺织品的微纤维,普遍存在于全球的水生和陆地生态系统中。事实上,估计每年有6千吨至170万吨微纤维被排放到海洋中,曼彻斯特大学最近在《自然-地球科学》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全球各地的水道中微塑料碎片的数量之巨远超想象。如果不加以积极干预,这些直径在5毫米以下的颗粒数量将随着服装中塑料和人造纤维消耗量的增加而增加,而世界人口增长和区域收入增加必然会导致服装消费需求增加。
“消费者选择天然纤维制成的衣服可有效削减微纤维污染。”
环境中的微纤维污染源主要来自人工合成衣物在使用和洗涤过程中脱落的纤维,其他一些次级来源包括大块人造纺织品垃圾降解和分裂后的产物。虽然塑料微粒污染物对水生环境和水生生物的负面影响尚不完全清楚,但目前的研究表明,整个食物链都会受到物理、化学和生物层面的影响,包括有毒化学物质的浸出和宿主生物最终死于饥饿。
此外,纤维状的塑料微粒似乎比规则形状的微粒具有更大的环境破坏效果,因为它会在消化道内缠结并阻塞消化道,从而阻碍生物生长、繁殖,甚至导致生物因饥饿而死。其化学影响也会得到加强,因为纤维表面积较大,能够吸附更多有害化合物,而且在肠道中滞留时间很长,会释放出更多塑料添加剂成分。塑料微粒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尚未完全弄清,但普遍的结论是它可以通过食物链和饮用水进入人体。
“羊毛等天然纤维易于生物降解,因而不会在环境中积聚。”
一项针对纺织品塑料微粒污染的最新回顾性研究建议,全球纺织品市场应增加羊毛等天然非合成材料的使用,因为羊毛能够在海洋和陆地环境中进行生物降解,不会造成塑料微粒污染。挪威消费研究院(SIFO)2月发布的这篇研究文章,由昆士兰科技大学的兼职副教授Beverley Henry和SIFO的研究人员合作完成,并得到了澳大利亚羊毛发展有限公司(AWI,国际羊毛局的母公司)和澳大利亚棉花研究和发展公司(CRDC)的支持。
Henry博士表示:“消费者减少纤维微粒污染的一个有效办法是选择天然纤维制成的服装,这些天然纤维可生物降解,不会在环境中积聚。羊毛具有耐久性、可回收性,且打理起来不会对环境造成太大影响(无需频繁洗涤、只需低温清洗、仅需少量的洗涤剂/柔顺剂),有助于最大限度地减少脱落的纤维微粒释放进入环境。”
“羊毛具有耐久性、可回收性,且打理起来不会对环境造成太大影响,能够帮助减少脱落的纤维微粒释放进入环境。”
这项回顾性研究是AWI为更好地考虑服装生命周期评估(LCA)中的使用阶段而开展的大型工作之一,因为目前尚无LCA研究将塑料微粒污染的影响纳入考量。AWI的纤维推广与环保认证项目经理Angus Ireland表示,这项研究有助于向人们展示天然纤维为何能够获得环保认证,因为人们越来越关注合成纤维纺织品对环境的影响。“羊毛等天然纤维易于生物降解,因此不会在环境中积聚。天然纤维与合成纤维之间的这一重要差异需要在LCA中纳入考量,以增加LCA的可信度和科学依据。”
太平洋上那片令人生畏的人造垃圾漩涡已经被导演Craig Leeson拍进《塑料海洋》(Plastic Oceans)这部纪录片当中。在该片中,科学家和海洋生物学家团队研究了有毒污染物的可怕影响,他们指出这不仅会对自然环境也会对人类生活造成长期后果。这一日益严重的问题并没有单一解决方案,在某些国家和地区,政府会颁布法律来限制一次性塑料袋的使用,例如加州的禁令每年已成功减少130亿个塑料袋的使用。如果没有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那么拯救海洋的责任就要落在私人部门和个体公民的肩上。我们应当对自己的穿着承担环保责任,为营造一个健康的地球家园贡献力量。